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深圳风俗 > 正文

莲麻坑:深圳河边的原生态村落

类别:深圳风俗 日期:2018-3-16 22:20:11 人气: 来源:

  新界莲麻坑村与深圳罗湖莲塘长岭村隔深圳河而居,世代相邻。3月4日,本报记者跟随深圳民俗文化观摩团应邀参加莲麻坑村新春联欢,目睹了逾2000人共享盆菜宴的盛况。村长叶华清告诉记者,莲麻坑村是深港边界著名的原生态村庄,历史悠久,民风,随着莲塘口岸的,莲麻坑村交通状况将会得到很大改善,并将打造成旅游和养生农业。

  “莲麻坑新春同乐日”已成为该村规模及影响最大的民俗活动。图为舞狮和舞麒麟表演。(曾淑倪 摄)

  喧闹的锣鼓声和矫健的醒狮、麒麟舞者把记者一行带到新春联欢会现场,莲麻坑村民、全球叶氏亲及乡邻友朋逾两千人在此共享美味可口的盆菜。客家人和广府人都有盆菜宴的风俗,菜式与仪式大同小异:萝卜角、炸猪皮、焖腐竹、红烧肉、炸鲜蚝、白斩鸡、烧鹅鸭、白灼虾等等,一层层从下往上叠加。

  现场还有舞狮、舞麒麟、武术歌舞表演等节目,内容丰富,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当天早晨,天空还飘着蒙蒙细雨,中午时分,天空放晴,联欢会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莲麻坑村人丁兴旺,遍布,每年都有众多旅居海外的族人回乡过节。村长叶华清告诉记者,从2007年春节开始,村公所发起“莲麻坑新春同乐日”,也称春节联欢,已成为该村规模及影响最大的民俗活动。

  莲麻坑村已有300多年历史,据清康熙《新安县志》,当时新安县“六都”所辖村庄中就包括莲麻坑。清道光时期,此地为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第六都官富司属莲麻乡,范围包括围心、沙吓、新屋、水芋田、对面、担水沥、新桂田和塘肚山等10村庄,是沙头角“十约”中一约。清同治年间,由于村内人口逐渐增加,莲麻坑村民不断向外开拓土地,伸展到深圳岸的长岭村和径肚村。莲麻坑村四面环山,风景宜人,祖先在建村时遵循“枕山环水”的原则,在村后植风水林,村前筑风水塘。每年春分及秋分当日,叶氏族人会携带香烛祭品到先祖墓地祭拜,以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叶氏婚丧嫁娶恪守客家人的习俗,村民们还有拜法诸公、伯公及洪圣大王等习俗。

  莲麻坑为客家村落,村中居民绝大部分为叶姓,另有少数冼、刘、张、曾、官等姓。据《沙头角莲麻坑叶氏族谱》载,叶氏世居河南叶县,宋末一支族人南迁梅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二十世祖叶达波兄弟俩先后从松元厦迁居新安莲麻坑,并买田建宅,从此世代安居。据叶华清介绍,上世纪60年代,莲麻坑村村民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

  古代客家人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莲麻坑叶氏也不例外,因此其家族人才辈出。清同治四年(1865年),叶氏家族有感于村中子弟无学习场所,决定由“四于堂”出资,在村中建立敬修家塾,供村内所有儿童读书,“敬修”取敬德修业之意,以示对子孙后代的期许。

  上世纪50年代,宣布“小学扩展七年计划”,津贴乡村筹建新型校舍,莲麻坑村民把握时机,召开村民大会,商讨兴建敬修学校新校舍事宜。村民及海外乡亲出钱出力,于村东龙颈之后兴建新校舍,1959年竣工正式启用。该校舍宽敞明亮,拥有四间课室,又有广阔的运动场地,在当时新界的乡村学校中首屈一指。上世纪60年代,敬修公立学校在鼎盛时期学生超过300人。

  叶华清介绍,因该村划为边境军事区,居民生活不便,人口逐渐流失。敬修学校也受到影响,1983年只有3名学生,虽然村民和老师努力维持,还是于2003年停止招收新生,2009年停办。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也是盆菜宴受邀嘉宾,他告诉记者,该会曾向申请将敬修学校打造成抗战教育及展览场所,终因维修及维持经费问题而没有下文。

  莲麻坑村现有200多处住房,但仅60余人常住。村长叶华清说,莲麻坑与罗湖一水相连,莲塘口岸开通在即,该村离口岸仅数分钟程。莲麻坑是深港边界难得的原生态村庄,已批准其发展旅游及养生农业的计划,边界禁区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前景一片。

  叶定仕故居为古迹,是莲麻坑村著名建筑,始建于1908年,2010年由拨款700万元修缮。叶定仕的孙女叶凌现任深圳坪山客家文化协会会长,她告诉记者,叶定仕是辛亥元老,早年孙中山从事活动,曾担任中国同盟会暹罗(泰国)分会会长。叶凌说,爷爷1906年曾到访翠亨村孙中山故居,莲麻坑的祖屋是仿孙中山故居而建。

  叶定仕原名天发,号广新,1879年生于莲麻坑,16岁被“卖猪仔”到暹罗曼谷做裁缝,因勤劳、聪慧很快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得到暹罗王室一位公主青睐并结婚。此后,他结识了暹罗许多达官商贾,承包了暹罗陆军军服的生产。至1910年,叶定仕成为拥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侨领。

  叶定仕经孙中山和胡汉民介绍入同盟会,1907年任泰国同盟会会长和振兴书社长,他不顾泰国,支持孙中山发动清的武装起义,为起义提供、弹药、军服和药品,后被泰国、全部财产并出境。1936年冬,叶定仕带着一家人回到新界老家。沦陷以后,叶定仕年老病弱,缺医少食,于1943年在莲麻坑病逝。

  叶定仕生前获过辛亥胜利后授予二等勋章及证书。叶定仕后人中多有受其影响道者。其次子叶理山、三子叶瑞山于1940年代分别参加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叶瑞山和母亲梁氏还利用莲麻坑祖屋做游击队地下交通站,传递情报,服务部队,叶理山随东纵北撤烟台,又跟随四野南下,获过解放勋章和功勋荣誉章。

  在叶定仕故居前,记者采访了新界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袁梅芳老师,她曾带领学生做过中国远征军的课题。袁梅芳告诉记者,作为历史老师,她和学生对叶定仕及莲麻坑村的抗战历史很感兴趣。

  史专家、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岭南大学客座教授刘蜀永也是莲麻坑新春联欢会的嘉宾,几年以前,他与文史学者苏万兴一起主编了《莲麻坑村志》,这也是第一部村志。

  刘蜀永在联欢会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顾了自己关注地方志及编撰《莲麻坑村志》的历程。他说,2004年岭南大学举办“地方志座谈会”,旨在推动《通志》的编纂,《莲麻坑村志》就是这项巨大的工程之一。地方志办公室受叶瑞山邀请协助修改其父叶定仕传略,其后刘蜀永和苏万兴花了两年时间全力投入到村志的编撰工作。刘蜀永当初并没有想到,莲麻坑村有如此丰富的历史,该村志最后达到17万多字,2015年由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出版。他举例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长子、矿业工程师容觐彤曾在莲麻坑经营矿业达8年之久,他们和村民开始都不知道此事,只是通过文献,由觐彤的英文名字查起,才查清了这段历史。

  刘蜀永说,《莲麻坑村志》按照地方志编修体例,系统介绍该村自然和社会状况,包括自然、建置沿革、人口、族、、军事、经济、教育、文物古迹、民间习俗、人物、海外乡亲、大事记及艺文等,有助读者通过莲麻坑了解深港两地关系史、华侨史和客家文化。他告诉记者,简体字版《莲麻坑村志》在对原版进行增删修订之后,已经列入中国名村志丛书之一,即将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关键词:深圳文物古迹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深圳特区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