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深圳风俗 > 正文

中国文明网-芜湖

类别:深圳风俗 日期:2017-1-12 16:13:11 人气: 来源: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芜湖,人们会在春节前就开始忙活起来,除旧布新、扫尘、炸圆子、蒸年糕、搓团子。除此之外,在节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各地会为春节期间的“玩灯”做足准备,“玩灯”是芜湖节日期间很隆重的庆祝方式,不同的县区、村镇也留存着不同种类的“玩灯”形式。各式各样的“玩灯”寓意丰富,衬托出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

  滚龙灯村民乐开怀图片来源:芜湖文明网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每年春节期间芜湖都有舞滚龙灯的习俗。滚龙灯分龙头、龙尾和若干段龙身,用竹篾、火麻,扎制成龙骨架,外面用五彩绸缎制成的龙衣连成一条长龙,龙段内点灯,全长约25米。舞龙时一般两条或四条对舞,有时是六条或更多。每条龙由12人持撑。表演时,龙头前有一个舞龙珠的作引导,各条龙都随龙珠而舞动,犹如蛟龙出海,时而翻滚扭摆,时而凌空腾飞,技巧变化多端,气势磅礴,场面壮观。繁昌荻港镇春节玩滚龙的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一般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天傍晚,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首次上街。华灯初放时,龙灯开始上下穿行,四处盘旋飞舞。街道两侧,家家悬灯,各家各户焚香放炮。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息,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灯,次日再接着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

  奎湖街上的走马灯每到一处爆竹连天响,迎来送往,气氛非常热闹图片来源:芜湖文明网

  民间玩马灯习俗传说在春秋战国就有了。芜湖繁昌平铺马灯、芜湖县潘村马灯、南陵太丰马灯、镜湖区方村马灯传承都在百年以上。马灯种类虽多,制作相对简单,通常都是用竹蔑扎成马头、马身,外面用布或彩色纸糊好,用颜色画上眼、鼻、口,贴上崇毛。表演时,将竹制马头马身分别固定在表演者腰部前后。表演者再根据所扮演的角色,穿上类似于古装戏剧人物穿的绣花马灯服。扮演人物没有绝对定数,根据不同的故事可多可少。马灯表演形式,多以列阵演武为主,不须演唱。一般是门灯开路,众角色一手牵马缰,一手持刀枪,鱼贯相随,前后锣鼓一路相伴。先是抛马叉、舞大刀表演,随后马灯队全部登场走马表演。不同村落,不同灯队表演的套阵不尽相同,但不外是摆出各种套阵穿梭上演,他们衔接自如,配合默契,在节奏强烈的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中,刀枪撞击,锦旗飞扬,让演出达到高潮。

  马灯的传统习俗有兴灯、发檄、圆灯。兴灯时要敲锣打鼓、到土地庙举行供奉灯神牌位仪式。发檄时要立神坛,召神将,使马灯队伍具有战魔驱疫的神力。正月十五玩灯结束,十六圆灯时还要请道士诵经作法,以示送神归天。

  村民身着大红色绸布传统服饰高举八盏鱼灯图片来源:芜湖文明网

  无为民间称“鱼灯”是“太平灯”。传说北宋宋仁宗在位时传承下来的。“鱼灯”由鲤鱼、鲲子、鳇鱼、乌鱼、金鱼、鲢鱼、鲫鱼、鳜鱼等八盏灯组成。鱼灯由竹篾扎制成鱼形骨架,外面蒙以纱布,用毛笔画上鱼眼、嘴、鳞和尾。八盏灯颜色不同,身上图案也不相同,分别画上古代神话“封神榜”中八仙故事和宝物,寓意可以降妖除魔,鱼腹中安装照明灯光。

  表演时,数十位村民身着大红色绸布传统服饰,高举八盏鱼灯相继登场。他们随着音乐节拍,手执鱼灯模仿鱼儿水中游动,忽而如险滩激流勇进,忽而如鱼跃龙门腾空,或上下翻腾,或左右摇摆,俯身曲背,运行穿插,不断玩出三十多种阵式。鱼灯过处,锣鼓喧天,灯火辉煌,鱼腾人跃。玩灯时间一般定在正月十五开始,到三十结束。玩灯第一天晚上叫“开灯”,要设立香案,祭祀鱼神,请神灵下界。随后八盏鱼灯逐户进入农家,接受供奉后进行表演。百姓相信鱼神可以驱恶赶魔,消灾除病,为村民降福、送财、送子、除病。正月三十“收灯”,在广场举行,最后摆出“鱼王下水”四个字,意为送鱼神回宫。

  本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兽灯”表演图片来源:芜湖文明网

  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流传的“十兽灯”已传承了一百八十多年。“十兽灯”是依据《封神榜》里的青狮、白象、麒麟、黑虎、龙、犭团、旱獭、独角兽、四不像等十个神兽形象,请蔑扎师傅用当地盛产的毛竹、水竹削成篾片,编织成十个兽形骨架,用铁丝、皮纸捻绳绑扎加固成兽形竹坯,每个兽形竹坯分为头、尾两部分骨架(骑手位于中间,兽头、兽尾分别固定在骑手前后腰部),上面糊裱宣纸,再将彩纸剪成毛须、鳞片糊裱于宣纸上,最后着色抹彩,绘成各种想象中神兽。表演时十个青少年扮演十“兽”骑手,根据不同的戏本,画不同的脸谱,着不同的戏装,使不同的兵器,但所骑十兽不变。所有人物没有唱词,只跟着锣鼓和唢呐的曲调节奏进行舞蹈。在鞭炮、唢呐、锣鼓声中,“十兽骑手”绕场起舞,玩出兽兽相亲,跑兽穿花,云翻十字等各种套路,直到整场表演结束。

  兴灯开始,要在十兽前摆好香案,祭祀点光。表演期间十兽的骑手演员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回家,吃饭也要派专人送来。“息灯”时间一般在晚上,全体参与演出的人都要磕头致谢,由“点光”师父作“十兽”闭眼休眠处理,寓意十兽真身“归天”。

  表演者正在叠罗汉图片来源:芜湖文明网

  罗汉灯又叫“叠罗汉”,起源于古代民间祭祖祈福活动,芜湖三山区峨桥镇、芜湖县陶辛镇、繁昌县平铺镇、南陵县许镇都有春节玩罗汉灯习俗,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峨桥镇潘土村就盛行春节玩“罗汉灯”。“罗汉灯”是集戏剧、舞蹈、武术、杂技、造型等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综合传统艺术,由清一色男子组成。共计18个罗汉,外加师傅、旗队、锣鼓等,每次演出至少有一百多人。

  “罗汉灯”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兴灯,到正月十六圆灯。兴灯时村里要摆设“罗汉堂”,供奉神灵。上路时,十八罗汉在师傅带领下,走在队伍中间,队伍的前后各有一套锣鼓,浩浩荡荡。表演者穿武术服装,在锣鼓、唢呐等器乐伴奏下,在持续不断的鞭炮声中滚叉走阵,穿插跳跃,从易到难,依次“叠加”和“构架”出各种造型。如《童子拜观音》、《金鸡展翅》等。小罗汉驾在大罗汉肩上,人拉人,人叠人,纵横组合,难度不断变化,常令观众感到险象环生,高潮迭起,赢得观众不断喝彩。“罗汉灯”每年演出先在本村演,并不主动到外村去。通常都是外村来请,然后再安排出灯。正月十六圆灯时也要举行仪式,求得圆满。

  演员正在表演采茶灯图片来源:芜湖文明网

  花桥渡采茶灯的兴起,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宋朝时期,当时从外地迁来有张、后、濮阳、杨四户人家,花桥渡采茶灯开始是杨姓独家玩的,之后才逐步传播到金家圩童村、官坝头,新丰俞家,蛇寺庙周家等,附近村民也加入玩灯的队伍了。

  采茶灯一般在正月初四开始,正月十五左右结束。采茶灯表演队伍每到一户人家门前,这户人家就燃放礼花、鞭炮,以示回应。一时间,一朵朵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大街小巷到处飘散着鞭炮的烟火气。锣鼓的喧鸣,密密麻麻的人潮随着灯会表演队伍的移动而涌动,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笑意。

  演员们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情景,融入戏曲表演手法,改编成田间、地头、街区、里弄、庙堂、舞台演出的歌舞节目,并用若干单纯、朴素、简练而生气勃勃的舞蹈动作,山歌演唱和穿插对白来表现茶农劳动的乐趣和他们热爱生活的愉快心理。她们的出色表演,加上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曲调,不仅为当地村民熟悉吟唱,也成为当地农村“过大年”文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统节目,为该地的新春佳节增添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歌舞大餐。(芜湖文明网整理综合)

推荐:

关键词:过年的风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深圳特区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